
1、新鲜蔬菜直供北京,29岁的他让村民刮目相看
一眼望不到头的蔬菜大棚、成群结对的鸡鸭、满圈的猪崽……这是一个充满绿色和生机并且集蔬菜、种植和家禽养殖为一体的现代农场。但一年前,这还只是一片稻田。
这片现代农场就是2011年3月由郭可江创办的专业合作社。除去蔬菜种植和家禽养殖,农场还培植各种观赏类的景观树与很多的苹果、梨、樱桃等经济类果树。他还将我们的绿色生态理念“猪—沼—菜”、“猪—沼—果”的循环借助模式融入到平时的生产中。让祖祖辈辈靠传统务农的乡亲们彻底刮目相看了。
据郭可江透露,他在北京海淀、朝阳等地都设立了有机蔬菜的销售网点,自己农场的商品直接从农场用货车送达销售点,销路特别的好。多年的求学历程让郭可江深知品牌的重要程度,他打造了我们的网站,并注册“老家菜园”的商标,聘请《西游记》中沙僧的饰演者任形象代言。全方位立体化的塑造我们的品牌。目前,这个年龄仅仅29岁的郭可江已经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千万富翁。
2、高考考试时一鸣惊人,回乡种菜时哄动四邻
郭可江的爸爸妈妈虽然文化不高,但也深知“常识才能改变命”的道理,虽然家境不富裕,仍坚持将家的孩子都送进学校。郭可江高中二年级那年,爸爸因病不幸过世,家顶梁柱没了,生活顿时陷入了困境。懂事的郭可江多次需要退学,但均被妈妈严词拒绝。妈妈说“家就指着你上学以后可以学出名堂呢,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出来啊!
懂事的郭可江没辜负妈妈的期望,从此愈加发愤图强的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04年的高考考试中,郭可江以全县文科状元的成绩顺利考入中央财经大学,成了当地县里家喻户晓的名人。
时间飞逝,四年的大学时光转瞬即逝。2008年,郭可江毕业了,进入兴业银行成为一名出色的理财计划师。本来生活步入合法,事业也是顺风顺水,但哪个也没想到,郭可江在工作三年后,忽然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不理解的惊人举动—回老家种菜。
郭可江的妈妈当初很反对和不理解,苦口婆心的劝说儿子“我这一辈子就是期望他能跳出农村的圈子,离得远远的农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可以在城市体面的生活。但最后因儿子的坚持,只得无奈默许。
在郭可江回到老家刚开始的日子里,村里说什么的都有,有些说是否脑子出问题了,还有些说学真是白上了,反正都是可惜、看热闹的心态。”郭可江回忆说,“不管大伙如何看我,我会坚持我们的理想干下去。”
3、打开心扉谈心结
谈起忽然舍弃在北京的优越工作是什么原因,郭可江告诉记者,大学期间常常有媒体报道“农药蔬菜”、催熟水果“造假鸡蛋”等食品安全事件,细心的郭可江敏锐的感觉了商业机会,感觉生产绿色安全蔬菜在国内有着巨大的消费市场,也由于自己在大学时曾得到在京范县老乡的资助,他萌生了回乡创业,回报家乡父老的想法。
创业之初,郭可江因与所学专业不对口,对蔬菜的生产技术知道不多,为了不打无筹备之仗,他专门到全国有名的蔬菜生产基地山东寿光专门聘请了专家来做技术顾问。并通过贷款等方法,大刀阔斧的干起来。现在,郭可江的农场已经初具规模,占地超越1000亩,年产蔬菜400吨,并且还借助现有资源拓展农家乐。建成了不少配套的垂钓园、游泳池、餐饮娱乐中心,搞起了生态农业观光园。看着现在农场的欣欣向荣的景象,郭可江感觉再多的苦都值得。
乡亲们都非常佩服郭可江,他们说“种了一辈子地,没见过如此种地的,只上农家肥,不打农药化肥,种出来的蔬菜瓜果水平好,销路也好。真是一个好小伙。
现在,郭可江的农场有上百名的村民在农场上班,平时里种地上班都不耽误,大伙都大幅提升了收入。干劲就更足了。而郭可江也没忘自己当初的承诺,每卖出一箱蔬菜,他都会从中抽出一元钱,资助在校贫困学生。也期望更多的人可以把这种爱心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