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有句时尚语,“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还真成了父母和学校教育孩子的至理名言,于是为了这个“赢”,父母使出浑身解数,学校也绞尽脑汁,形成了一股急于求成的洪流。
譬如近期,浙江一所小学选大队委,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网上投票。竞选者为了拉票绞尽脑汁、花样百出,演讲、海报一样都不少,有些甚至动用了国外关系。结果当选者独揽7万多票,而这个学校总共才有1100多名学生。如此弄虚作假的闹剧发生在一所小学,大家且不说这个“赢”有多么的急于求成,单说这条“起跑线”就根本已经歪得不靠谱了。
孩子本来是一张白纸,你画什么图画,他的将来就呈现什么。何况假如弄虚作假之风从幼小的时候开始“培养”,他的将来会走成如何真是非常难想象。作假最紧急的后果就是扰乱价值观,而假如“起跑线”本身的方向就走歪了,取得越多,跑得越快,方向就错得越远。
古人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教育的本质,本应包括品格教育和能力教育两大多数。目前为了这个“赢”,孩子的教育已经忽略了品格,而过度地偏重能力,也就是不学做人,只学做事。而做人的教育、生活的教育是孩子教育的根本,为孩子打下正气的根基,让孩子有正确的是非观,了解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树立正见,“婴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年养德”。优美人格的奠定,是一棵大树扎下的深根,根有多深,树就会长得多么繁茂。这才是真的的基础教育。
从孩童年代树立正见,扎下根基,长大之后即使为社会上很多习气所包围,但了解辨识,了解善恶,还不至于不靠谱。小时候没教,目前已经培养坏习气,骨子里就没做人的标尺,非常难想象长大了将来道德底线在什么地方。
弄虚作假的方法,不止是品格培养的失败,也是与能力培养相背而行的。为了孩子的“赢”,很多考试和活动都是在拼父母,由父母拉关系走路子,这与孩子的能力有什么相干?为了这个赢,弄虚作假的方法让孩子们不会实干只了解投机取巧,如此的人才于自己于社会何益之有?如此的赢只为大人取得一时面子的光鲜,大人的“近视眼”却为孩子种下一生的祸根。
其实,教育中的弄虚作假并不仅仅是个别现象,譬如事先演练的假公开课、迎接检查的突击大扫除在身边都不鲜见。今年9月,中国年轻人报社会调查中心第三针对“作假”话题,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新浪网对2485人进行的调查显示,72.9%的人承认曾参与作假。78.8%的被调查者觉得作假已成中国之痛,而什么时间,全社会才能对作假“零容忍”?!
正本清源,打假就该从根上开始。教育中的造假后果,会使大家民族中的造假思想变得根深蒂固,变得无处不在,无所不可以,这是多么可怕的后果。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叫人学真。千万不要让孩子“假”在起跑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