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2019-2020学年高中一年级下化学-第5单元评测卷B

   日期:2024-08-04     来源:www.haimae.com    浏览:400    
文章简介:第 5 单元评测卷 B   1、选择题   1. 下列过程中是人工固氮的是( )   A. 雷雨天气时产生少量 NO B. 往农田中施放铵态氮肥   C. 豆科植物等根部的根瘤菌吸收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氨 D. N2 和 H2 在高温、高压的...

第 5 单元评测卷 B

 

1、选择题

 

1. 下列过程中是人工固氮的是( )

 

A. 雷雨天气时产生少量 NO B. 往农田中施放铵态氮肥

 

C. 豆科植物等根部的根瘤菌吸收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氨

D. N2 和 H2 在高温、高压的催化剂存在下合称氨

2. 飘尘是物质燃烧时产生的粒状漂浮物,颗粒非常小,不容易沉降。飘尘在空气中与二氧化硫接触时,会使其   转化为三氧化硫,使空气酸度增加,飘尘所起有哪些用途是( )

A. 氧化剂 B. 还原剂 C. 催化剂 D. 吸附剂

 

3. 火箭推进剂尽然后发生剧烈反应,产生很多高温气体从火箭尾部喷出。引燃后发生反应生成的气体主如果 CO2、H2O、N2、NO,这类气体均为无色,但在卫星发射现场看到火箭喷出很多红棕色烟,产生红棕色烟的重要原因是( )

A.高温下 N2 遇空气生成 NO2 B. NO 遇空气生成 NO2

C. CO2 与 NO 反应生成 CO 和 NO2 D. NO 和 H2O 反应生成 H2 和 NO2

4. 下列有关物质的保存办法正确的是( )

 

A. 浓硝酸保存在棕色带橡胶塞的试剂瓶中 B. 漂粉精露置在空气中

 

C. 烧碱溶液可保存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D. 可用铝制容器存放浓硫酸

 

5. 容量评上标有:(1)温度 (2)浓度 (3)容量 (4)压强 (5)刻度线这 5 项中的( )

 

A.  (1)(2)(5) B.  (1)(3)(5) C.  (1)(4)(5) D.  (2)(3)(4)

 

6. 对下列事实的讲解错误的是( )

 

A. 在蔗糖中加入农六三后出现发黑现象,说明浓硫酸具备脱水性

 

B. 浓硝酸在光照下颜色变黄,说明浓硝酸不稳定

 

C. 常温下,浓硝酸可以用铝槽贮存,说明铝与浓硝酸不反应

D. 反应 CuSO4 + H2S→CuS↓+ H2SO4 能进行,说明刘华铜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硫酸

7. 只用一种试剂就能辨别 BaCl2、NH4Cl、Na2SO4、2SO4 四种溶液,此试剂是( )

 

A. HCl B. NaCl C. Ba2 D. Na2CO3

8. 如右图所示,锥形瓶内盛有气体 X,滴管内盛有液体 Y。若挤压胶头滴管,使液体 Y 滴入瓶中,振荡, 过一会儿可见小气球 a 鼓起。气体 X 和液体 Y 不可能是( )

A. X 是 NH3,Y 是水 B. X 是 SO2,Y 是 NaOH 浓溶液

C. X 是 CO2,Y 是稀硫酸 D. X 是 HCl,Y 是 NaNO3 稀溶液


9. 下列各组气体中,在一般情况下能共存,并且都可以用浓硫酸干燥的是( )

A. SO2、H2S、Cl2 B. SO2、O2、NH3 C. HCl、HBr、HI D. SO2、CO2、O2

 


10. 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 少量碳酸氢铵溶液与足量烧碱溶液混合加热: NH +  + OH -  ¾¾D ® NH

­ +H 2O


 

+ +

B. 氨气通入稀硫酸中: NH 3 + H ® NH

 


C. 稀氨水与稀盐酸混合: NH

× H O H + ® NH + + H O


3 2 4 2

 

D. 铜片溶于稀硝酸: 3Cu + 8H + + 2NO - ® 3Cu 2+ + 2NO + 4H O

3 2

 

11. 在 pH = 1 的无色透明溶液中能很多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Al 3+ , Ag + , NO- , Cl - B. Mg 2+ , NH + , NO- , I -

3 4 3

 


C. Ba2+ , K + , S 2- , Cl -

D. Zn2+ , Na + , NO - , SO2 -


3 4

 

1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设 NA 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 )

A. NA 个氮气分子与 NA 个一个氧化碳分子所含的电子数相等

B. 在标准情况下,1 mol 铜恰好与 400 mL 10 mol/L 的浓硝酸完全反应,可采集到 22.4 L 的气体

 

C. 2 mol/L 氨水溶液中含有 2NA 个 NH +

 

D. 1 mol 氨气溶于 1L 水中,所得溶液的浓度为 1 mol/L

 

13. 下列出去杂质的办法正确的是(括号内的是杂质)( )

A. N2:通过灼热的 CuO 粉末 B. Na2SO4 溶液:加盐酸

C. NaCl:加热 D. NO2:通入水中

14. 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使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15. 有一瓶 Na2SO3 溶液,可能部分被氧化。某同学用此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取少量溶液,滴入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硝酸,充分振荡后仍有白色沉淀。对此实验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Na2SO3 已部分氧化 B. 加入硝酸钡溶液生成的沉淀肯定含 BaSO4

C. 加入硝酸后的沉淀肯定含 BaSO3 D. 此实验不可以确定 Na2SO3 是不是部分氧化


16. 将 pH = 1 的盐酸变为 pH = 3 的盐酸,应该( )

 

A. 在该 1 体积盐酸中加入 2 体积水 B. 将该 1 体积盐酸加水稀释到 3 体积

 

C. 将该盐酸与 pH = 12 的氢氧化钠溶液以 1:9 的体积比混合

 

D. 取该 1 体积盐酸加 100 体积水

 

17. 将 1 mol 氨气和 2 mol 氧气混合,在 800℃铂催化剂用途下充分反应,当恢复到常温常压时,所得的产物是( )

A. 二氧化氮与氧气 B. 一氧化氮与二氧化氮 C. 硝酸与一氧化氮 D. 硝酸与水

 

18. 从 2 L 物质的量浓度为 1 mol/L 的 NaOH 溶液中取出 100 mL 溶液,下面关于这 100 mL 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①物质的量浓度为 0.1 mol/L ②物质的量浓度为 1 mol/L ③含 100 mL 水 ④含 0.1 mol 氢氧化钠 ⑤该溶液的

 

pH = 13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⑤ D. ②④

 

19. 在标准情况下,将 a L NH3 完全溶于水得到 V mL 氨水,溶液的密度为 pg × cm-3 ,溶质的水平分数为

 

w,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c mol/L。下列叙述水平中正确的是( )

 


c =

35a 22.4Vp

´100%

c = 1000a

22.4V

③若上述溶液中再加入 V mL 水后,所得溶液的水平分数大于


 

0.5w ④将 50g 上述溶液加入适量的水稀释称 0.5c mol/L,则加入水的体积应大于 50 mL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20. 室温时,pH = 13 的强碱溶液与 pH = 2 的强酸溶液混合,所得混合液的 pH = 11,则强碱与强酸的体积比是( )

A. 11:1 B. 9:1 C. 1:11 D. 1:9

 

2、综合剖析题

 

(一)氮是生命的基础,因为存在着氮的循环,生命世界才能像大家所见到的那样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21. 大方中的氮以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形式存在。

 

22. 动植物体内的氮主要存在于蛋白质中,当动植物尸体发生腐败时,总是会产生一种含氮的气体,其电   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空间形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3. 实验室中制备氨气一般使用加热氯化铵晶体与氢氧化钙的办法,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氨气中混有些水蒸气一般用____________________(填试剂名字)进行干燥,用

 

____________________办法采集氨气。

 

24. 合称氨工业也是硝酸工业的基础,写出氨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5. 土壤中的硝酸盐会被细菌分解。有一种脱氧硫杆菌可以借助土壤中的硫化物来分解硝酸盐,其主要反应原理为;____________________K2S +____________________KNO3 +____________________H2O ¾脱¾氧¾硫杆¾菌 ®__________N2 +____________________K2SO4 +

____________________KOH

 

试配平上述反应方程式。该反应的氧化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被氧化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6. 请设计实验,检验某可溶性固体物质中含有 NH + :

 

 

 

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硫是生物必需的很多营养元素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

 

27. 硫循环与氮循环是自然界中两种要紧的元素循环过程,下列关于这两种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选项

比较

氮循环

硫循环

A

 

氮元素会进入大方

硫元素不会进入大方

B

氮循环过程有生物圈参与

硫循环过程无生物圈参与

C

 

人类活动对单循环和硫循环都导致巨大影响

D

氮循环和硫循环对环境的影响是都能致使温室效应

28. 硫化氢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水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强”或“弱”)酸,写出氢硫酸的电离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其水溶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硫化氢水溶液不可以长期放置。盛放硫化氢溶液的试剂瓶壁上常有一  些固体,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洗涤除去。

29. 大方中的 SO2 溶于雨水致使降水具备较强酸性,称为酸雨。酸雨的 pH 一般小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硫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减少硫氧化物导致的空气污染,一种办法是在含硫燃料(如煤)燃烧过程中加入生石灰,使用这种办法在燃料燃   烧过程中“固硫”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三)烧碱是一种要紧的化工材料,在生产、日常有广泛的作用。实验室中常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各种   实验。

30. 实验室需要 0.01 mol/L 的 NaOH 溶液 100 mL,则配制该溶液需固体 NaOH 的水平是____________________g;需要用到的仪器除天平、烧杯、玻璃杯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

31. 该 NaOH 溶液的 pH =____________________,该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OH - 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mol/L。

32. 要使所配制 NaOH 溶液的 pH 降到 11,应加入蒸馏水____________________mL。(溶液总体积允许相加,下同)

 

33. 要使所配制 NaOH 溶液的 pH 降到 11,假如加入 pH = 1 的盐酸,应加____________________mL。


(四) SO2 是一种大方污染物,

某兴趣 小组欲探究 SO2 的性质及

绿色实 验办法,设计如下策略:

 

 

 

 

 

 

 

 

回答下列问题:

 

34. B、C、D 分别用于检验 SO2 的漂白性、还原性和氧化性。其中 C、D 分别为点水和硫化氢的水溶液, 则 B 中所盛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____,C 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5. 为了达成绿色实验的目的,某同学重新设计了如图 A2 的制取装置来代替 A1 装置,与 A1 装置相比,A2 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点即可)。

36. E 中用氨水吸扫尾气中的 SO2,“吸收液”中可能含有OH -、SO2 - SO2 - HSO - 等阴离子。已知亚硫

3   、 4  、 3

 

酸氢盐一般易溶于水,SO2 也易溶于水。现有仪器和试剂为:小烧杯、试管、玻璃棒、胶头滴管、过滤装置和滤纸;2 mol/L 盐酸、2mol/L 硝酸、1 mol/L BaCl2 溶液、1 mol/L Ba2 溶液、品红溶液、蒸馏水。

请设计实验证明“吸收液”中存在 SO2 - 和 HSO- ,完成下表的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

3 3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 1:取适当“吸收液”于小烧杯中,用胶头滴管取 1 mol/L BaCl2 溶液向小烧杯内滴加直至过量

若出现白色浑浊,则溶液中存在

 

SO2 - 或 SO 2 -

3 4

步骤 2:将小烧杯中的浊液过滤、洗涤,再用适当水把附在滤纸上的固体冲入另一小烧杯中;向冲下的固体

 

步骤 3:____________________

 

37. 若在 A1 装置中,加入 18.4 mol/L 浓硫酸 10 mL,铜片 0.32 g,加热后铜片全部反应,求①产生的 SO2 的规范情况下体积为____________________L;②在反应中被还原的硫酸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③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可生成硫酸钡沉淀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D

C

B

D

B

C

C

C

D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A

C

D

D

C

D

B

D

D

2、综合剖析题

 

(一)21. N2 22.   ;三角锥形

23. 2NH4Cl+Ca2 ¾D¾®2NH3↑+CaCl2+2H2O;碱石灰;向下排空气

 

24. NH3+5O2 ¾催¾化¾剂® 4NO+6H2O 25. 5,8,4→4,5,8;KNO3;S

 

26. 取少量待测固体(或先配制成浓溶液亦可)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浓的 NaOH 溶液,加热,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且试纸变蓝,则原溶液含有 NH +

(二)27. C

28. ;弱;H2S ƒ HS-+H+;析出淡黄色的 S 沉淀;2H2S+O2→2S↓+2H2O;CS2

29. 5.6;SO2+H2O ƒ H2SO3;2H2SO3+O2→2H2SO4;2CaO+2SO2+O2 ¾高¾温¾® 2CaSO4

(三)30. 0.04;100mL 容量瓶、胶头滴管

 

31. 12;10-12 32. 900 33. 8.18

(四)34. 品红溶液;SO2+I2+2H2O→SO 2-+2I-+4H+

不需要加热,安全性能高(或易于控制反应进行,反应更充分

 

步骤 2:滴入 1 滴(或少量)品红溶液,再滴入过量 2mol/L 盐酸,振荡; 若品红褪色(或有气泡),则“吸收液”中存在 SO 2-

若品红不褪色(或无气泡),则“吸收液”中没有 SO 2-

步骤 3:用试管取适当滤液,向其中(或小烧杯中)滴入过量的 1mol/LBa2 溶液[或滴入 1 滴(或少量) 品红溶液,再滴入 2~3 滴(或过量)的 2mol/L 盐酸],振荡;

若出现白色沉淀(或品红溶液褪色,或有气泡),则“吸收液”中存在 HSO -

若不出现白色沉淀(或品红溶液不褪色,或没气泡),则“吸收液”中没有 HSO -

37.①0.112 ②0.005mol ③0.174mol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