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初一(上)语文 秋季的怀念 同步复习资料
1.依据下面的拼音写汉字。
zá碎 shì弄 bào怒
tān huàn chuí打 沉jì
淡yǎ 翻来fù去
【答案】砸 侍 暴 瘫痪 捶 寂 雅 覆
【分析】不同同音字、形似字:侍-恃 覆-复
2.请依据括号中的意思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词汇。
母亲在医院看护我,一夜没睡的她看上去十分________,看到母亲的黑发中已经夹杂了根根银丝,我的心都疼了。
在秋气肃杀的日子,和一个知心朋友________,是什么心情?
春季到了,漫山遍野山花________。
他再三________爸爸妈妈让他暑假去华山玩耍。
【答案】憔悴 诀别 烂漫 央求
【分析】依据语境,讲解词汇。
3.指出下列选项中标点符号用正确的一项
A.“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
B.那天我又一个人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C.妈妈进去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D.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锐。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答案】B
【分析】A项将“喊着”后面的逗号改为冒号;C项将第二个逗号改为冒号;D项“跑”和“踩”加双引号。)
4.下面的句子没语病的一项是
A.史铁生先生的代表作《我与地坛》,曾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杰出作品与中国当代50本经典著作。
B.读着《秋季的怀念》,大家无不被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感动。
C.史铁生的作品《合欢树》大约有2000字左右,被网站收录在高中二年级语文教程中。
D.这部学术著作的作者是由北京大学的两位年轻教授写成的。
【答案】B
【分析】A项句式杂糅,可删掉“与中国当代50本经典著作”;C项语义重复,删掉“大约”或“左右”;D项句式杂糅,可删去“的作者”或“由”“写成的”。
5.提拿下面句子的主要信息,正确的一项是
原本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却突然残疾了的史铁生,这才惊异地发现,在古老的地坛里,淡褪了容颜的断壁残垣,亘古不败的冉冉红日,与满目荒芜的丛草密林,处处散发出让人震惊的生命的气息。
A.原本对生活充满了美好憧憬的史铁生突然残疾了。
B.史铁生发现断壁残垣、冉冉红日与丛草密林散发出生命的气息。
C.古老的地坛,处处让人惊异和震惊。
D.断壁残垣、冉冉红日与丛草密林散发出生命的气息。
【答案】B
【分析】提取句子的主干:史铁生发现气息。据此适合补充,以使句子表意完整。
6.依据括号内的提示,领会下面两个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妈妈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两个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那天我又一个人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妈妈进去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答案】妈妈忍受自己病体和儿子不幸遭遇的双重折磨。
她怕儿子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而触景伤情,伤感痛苦,对生活逃避,丧失信心。
【分析】联系本文的主旨,考虑两个问题:妈妈忍受的是什么?如何理解妈妈挡住落叶的行为?
7.你所在的育英中学初一班筹备拓展以“感恩妈妈”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请你参加下列活动,完成相应任务。
你筹备在这一主题下设计什么活动项目?请列举出两项。
示例:主题班会
请你给妈妈制作一张母亲节节日贺卡,并写上祝福语。
主题班会结束前,老师在大屏幕上展示了一则材料:
调查显示,我校初中生了解自己、明星、好友、妈妈过生日是哪月哪天的人数比率依次为100%、62%、40%、8%。
请概括材料的重点信息,并谈谈你的感想。
【答案】主题板报、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
示例:不管身边还是天边,你一直把我牵挂;不管贫穷还是富有,你一直待我如初;不管年幼还是年长,你一直为我奔忙;不管快乐还是悲伤,你一直伴我身旁。亲爱的母亲,你辛苦了,愿你永远幸福健康,快乐吉祥!
示例:了解自己妈妈过生日的初中生人数最少。 感想:妈妈对子女的爱博大无私,却极少有子女了解感恩和回报。
【分析】依据题目需要,言之成理,言之有情即可。
2、课内阅读
阅读全文,完成下列题目。
8.作者用“艰难”一词评价“妈妈”的一生,文中“妈妈”的艰难表目前那几个方面?请结合全文概括总结。
【答案】妈妈身体不好,却不告诉“我”;“我”的心情不好,常常向妈妈发脾气。
【分析】本题考查结合文意理解词汇。
9.简要剖析文中两处景物描写有哪些用途。
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答案】这个句子描绘了肃杀悲凉的环境,烘托出了“我”孤独、痛苦、无望的心情。通过描绘生命力蓬勃的菊花,渲染出悲壮、深沉的环境,烘托了“我”走出孤独、痛苦、绝望的心情谷底后的坚强、乐观精神。
【分析】本题考查景物描写有哪些用途。景物描写有哪些用途: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址,场景,揭示作品的年代背景。2、渲染环境氛围,烘托人物心情。3、展示人物性格,人物周围的环境,可以展示一个人的身份、风韵、个性等。4、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作品中描写景物,作者总是是为了抒发我们的感情。5、奠定感情基调,为下文打铺垫。6、酝酿诗情画意,深化作品主题。
10.说说你对“妈妈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妈妈充分体谅儿子的痛苦心情,所以在儿子发脾气时,悄悄躲出去,让儿子彻底发泄心中的痛苦,但又担忧儿子做出“傻事”,就偷偷地听着儿子的动静。这句话充分表现了妈妈对“我”的爱与关心。【分析】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理解。理解词句含义,就是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感情与上下文意等,准确地把握住词句与文章整体之间的关系,从而准确地理解词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具体含义。
11.文中妈妈说“好好儿活”和“我”说的“要好好儿活”各有哪些含义?
【答案】妈妈说“好好儿活”指母子两个都要战胜病魔。我说的“要好好儿活”是指为了妈妈,我和妹妹要坚强地活下去。
【分析】本题考查理解重点词汇的深刻含义。理解词句含义,就是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感情与上下文意等,准确地把握住词句与文章整体之间的关系,从而准确地理解词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具体含义。
12.文章中的妈妈让人难忘,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文中妈妈给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
【答案】示例1、从妈妈忍受肝病折磨可以看出妈妈的性格特点坚韧、顽强。示例2、从妈妈央求我看菊花可以看出妈妈对我的爱与关心,与妈妈坚韧、乐观的性格特点。
【分析】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评价。剖析人物的形象,把握人物的主要点性格特征点,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1)从正面描写入手;(2)从侧面描写入手;(3)从细节描写入手;(4)从人物之间的关系入手。
3、拓展阅读
十毫升母爱
邓琴
①这半年,我一边上班一边照顾孩子,疲惫不堪,吃不好睡不好,身体慢慢变差。虽已立春,但春寒料峭,凛冽的风仍不时从门缝往里吹。瘦小的我受了风寒,终于熬不住,病倒了。
②老公建议:“要不把孩子外婆接过来吧?帮忙带带孩子!”我却犹豫了。
③我从小就怕妈妈。记忆中,妈妈脾气暴躁,一直以凶神恶煞的面目出现。我有丝毫让她不认可的地方,她便会严厉地指责我,给我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浓浓的阴影。
④妈妈几乎没夸奖过我,或许是没文化的原故,她甚至不会在我难过之际给予一点安慰。高考考试结束,我的成绩不太理想,妈妈却没安慰我,只不过忙着做我们的事。拿到录取公告书时,我递给妈妈看,她没接,低着头冷冷地说:“叫你不要报这么差的大学。”我默默收回了公告书,流着泪转身离去。
⑤这类年,大家母女的关系一直淡淡的,交流极少,彼此都习惯了他们的淡漠。
⑥老公瞒着我给妈妈打了电话。没想到,她居然非常快从千里以外坐车赶来了。打开门,看见妈妈扶着墙壁站在我面前时,我竟有的不知所措。妈妈晕车厉害,一上车便开始吐。等到下车,虚弱得像丢了半条命。
⑦我快点把妈妈迎进门,妈妈顾不上自己身体不适,一个劲盯着我看,说:“就你逞能,都累成如此了!”语气一如既往的不中听。我已经习惯了,无声地笑了笑。
⑧妈妈来了,我的担子被她分去一部分,顿感轻松多了。我的病却非常奇怪,药吃了一周,不见好。尽管穿着厚厚的棉服,还是咬着牙关瑟瑟发抖。晚上我早早地躲进被窝,妈妈则在客厅打电话。连续几个晚上,她都在电话里和她的老姐妹拉家常。
⑨一天早上,妈妈从外面回来,放手包便进了厨房。__________看着她期待的眼神,我忍着怪味把那碗汤水一饮而尽。和小时候一样,看到我乖乖的表现,妈妈脸上露出了认可的笑容。
⑩连续几天,妈妈都会做一碗如此的汤水让我喝。我实在忍不住,问这是什么东西。妈妈说是一位老姐妹提供的偏方,专治体虚怕冷的问题。听了这话,我感觉有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原来那些天,她和老姐妹们煲电话粥,是在帮我找药方。
11病假结束了,我得赶早上班。早上七点,妈妈已不在家,她天天早早去买菜,按她的说法,早晨的菜新鲜。我从小都在服从她,自然没办法说服她多睡一会儿。
12我骑车赶往单位。__________路上,有个声音夹杂着风声钻进了我的耳朵:“阿姨,今天又这么早来接露水啊!”我好奇地循声望去,一片树丛中,蹲着一个人,竟是妈妈!
13我远远地站着,听着那人和妈妈的对话。
14“阿姨,你在这接了一周了吧?每次一个多小时吧?这露水真的可以入药吗?”
15“我老姐妹说,不同叶子上的露水有不同效果,不管它有没用,总要试一试。药方所需露水不多,每次只须这么一小瓶。”
16妈妈扬了扬手中的瓶子。那是一个口服液的瓶子,容量为十毫升。妈妈腰椎间盘突出,不可以久坐,为了十毫升露水,却在寒风中不知疲倦地蹲着。
17妈妈捶打着腰,蹒跚着往家的方向走去。我站在风中,看着妈妈瘦小的背影,不禁潸然泪下。有的爱非常微小,微小到只可以用毫升衡量。即使十毫升的瓶子,里面装的也是满满的母爱——是我从未挨近却真实存在的亲情。
13.理解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但春寒料峭,凛冽的风仍不时从门缝往里吹。
妈妈捶打着腰,蹒跚着往家的方向走去。
【答案】料峭:形容微微寒冷,这里指刚入春时的寒冷。蹒跚:这里指妈妈由于腰椎间盘突出,而腿脚不灵便,走路摇摇摆摆的样子。
【分析】本题考查结合文意理解词汇。理解词句含义,就是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感情与上下文意等,准确地把握住词句与文章整体之间的关系,从而准确地理解词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具体含义。
14.联系上下文,品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许久,从厨房猫着腰出来了,手里端着一碗冒着热气的汤水,递给我,催促我快点喝完。
风直往衣服里钻,我不由得缩紧了脖子。
【答案】这句话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如“猫”“端”“递”“催促”等一系列动词突出妈妈看重手里的汤水,把妈妈对“我”的细心呵护生动地刻画了出来。从侧面反映妈妈对“我”的关爱。这句话既点出了天气寒冷,为妈妈登场筹备了典型环境,又以“我”的表现为妈妈冒寒接露水做了铺垫,渲染了母爱的伟大。
【分析】本题考查品析重点语句,赏析句子办法:探寻赏析点,综合运用学过的各种办法进行剖析。如修辞,该句在文中有哪些用途,语言风格,用语、遣词,蕴含的哲理,给你的启迪,作者的描写角度(听、视、嗅、味、触觉)等。
15.文章第③段有什么用途?
【答案】本段回忆妈妈对我的严格需要,与后文妈妈大清早为我接露水治病形成对比,更突出母爱的深沉。第二,使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增加了文章的波澜,展示了作者由畏母到敬母的心路经历。
【分析】本题考查文段有哪些用途,结构上用途的剖析:结合内容看地方。包含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巧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推进情节进步等等。内容上有哪些用途: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进行剖析。包含渲染氛围、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等等。
16.“十毫升母爱”这个标题怎么样?为何?
【答案】好。①标题中的“母爱”点明了文章的主题;②新颖,“10毫升”将母爱这一抽象的东西具体化;③以小见大,用“10毫升”这极少的体积来表现深沉无边的母爱,给我留下强烈的印象。
【分析】本题考查标题的理解,在记叙文中标题有如下用途:1、交代文章写作对象(人或物)。2、点明文章中心思想。 3、交代文章写作情感。 4、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5、作为文章的线索。
17.母亲节节日马上就到了,请给你的妈妈发一条信息,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50字左右。
【答案】示例:母爱是雨,沐浴着我长大;母爱是光,照亮了我前行。在母亲节节日到来之际,我祝愿你身体健康,笑口常开。
【分析】本题考查拓展延伸,解答此类题目,一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阅读全文把握主旨。(2)应该注意审题,把题目看了解。(3)要有明确的思路和好的语言表达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