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2019年上海青浦区高中三年级一模语文试题(附答案)

   日期:2024-05-18     来源:www.heersuo.com    浏览:366    
文章简介:2019年上海青浦区高中三年级一模语文试题   积累与运用 1.按需要填空。(5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苒苒物华休。

2019年上海青浦区高中三年级一模语文试题

 

积累与运用

1.按需要填空。(5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苒苒物华休。

出租车接入网约车平台适应融合进步

朱昌俊

①网约车合规化整治在各地不断推进。据报道,日前上海需要16家平台企业在12月31近日全方位清退不符合条件的汽车和驾驶员,并基本达成网约车平台公司、汽车和驾驶员合规化。伴随不合规网约车被很多清退,巡游出租车正重新进入网约车平台视线,成为要紧的“开垦地”。

②统筹传统出租车和互联网预约出租车的融合,从而促进两个业态都能健康进步,其实是2015 年《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进步的指导建议》所提出的一个要紧需要。不过,时隔三年后来看,(   )网约车合规化与传统出租车改革都获得了肯定进展,(   )两者真的走向融合进步,还有待进一步突破。此次在网约车合规化整治加速的背景下,多地巡游出租车开始重新接入网约车平台,不啻为一次新契机。

③事实上, 早在网约车平台刚诞生不久,一些地方的传统出租车企业也就开始效仿塑造我们的出租车互联网预约平台。但因为这类平台都有着严格的地区限制,加之运营经验不足,鲜有成功案例。相对来讲,可以接入全国性网约车平台,既可免除运营本钱,还可以借用平台的管理优势,在整理资源的同时,便捷乘客并倒逼服务水平的提高。

④置于更大的背景下来审视,传统出租车改革,没办法回避目前出租车行业的整体发展势头。一方面,互联网预约叫车已经愈加成为社会的一种主流选择,来自交通运输部的数据就显示,2017年全国巡游出租汽车总量仅139. 58万辆,且客运分担率连年降低,传统出租车确实得考虑怎么样在服务方法上满足社会的新需要;其次,破除出租车“份子钱”模式,塑造动态调价机制,探索新型的司企分配形式,在现有条件下,也非常难完全撇开与网约车的融合进步,而另起炉灶。

⑤推进出租车范围新老业态的融合进步,出租车接入网约车平台只不过第一步。更要紧的是,怎么样借鉴和借助网约车模式现在已经获得的一些运营和管理成就,达成从经营模式到管理模式的真的改革。如上个月,交通部门需要各网约车平台加大安全管理的投入,像添加一键报警等安全应用,现在传统出租车范围还少有涉及。另外,前不久召开的“巡游出租汽车改革进步政策研讨会”也明确提出,要鼓励巡游车企业借用现代新兴技术达成运营全过程的监督。这类其实都是传统出租车转型很难绕开的一环。

⑥当然,网约车与传统出租车的融合进步,(   )只不过网约车平台与出租车企业的事,(   )不能离开监管模式的统筹融合。目前对于网约车的管理,无论在准基础知识槛,还是服务水平的需要等方面,都大大高于出租车,这在客观上不利于统一监管和新老业态融合进步,也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漏洞。

⑦如在网约车安全整治加码的9月份,全国价格投诉剖析报告就显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结果:当月平台共受理出租车、网约车举报2713件,其中网约车类174件,环比降低16.3%, 但出租车类则达到了2539件,环比上升2. 1%。这直接说明统一监管标准的重要程度。现在这方面已有地方率先作出了尝试,安徽芜湖新修订的网约车细节就全方位取消了缺少上位法依据的网约车行政许可条件,将网约车与传统巡游车汽车标准拉平,可谓切中了新老业态融合进步的肯絮。

⑧无论是之于网约车的规范进步,还是传统出租车的改革转型,两者融合都是大势所趋,也是可以预见的多赢之举。当然,融合进步不是排挤角逐和多样性,而是借用技术优势和统一平台,达成新老业态更充分更公平的角逐,在此基础上一同提升出租车行业的整体服务水平,增进社会的出行福利。在这方面,从网约车平台到出租车企业,再到监管部门,都要打开心怀,转变观念,为新老业态的融合与改革创造好的外部条件。  摘自《光明日报》

 

3.第①节中“开垦地”一词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第②节与第⑥节空白处的关联词,填写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即便……但……    虽然……但       B.尽管……但……  不只……更

C.即便……但……    不只……更     D.尽管……但  虽然……但

5.以下各项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传统出租车接入网约平台,既能免除运营本钱,又能在便捷乘客的同时提升服务水平。

B.由于互联网预约叫车正成为社会的主流选择,所以传统巡游出租车要改变服务方法。

C.网约平台为了加大安全管理,需要接入平台的传统出租车添加键报警等安全应用。

D.网约车与传统出租车的融合进步,可以使两种业态达成更充分更公平的角逐。

6.第⑥节中,作者觉得网约车与传统出租车的融合进步,不能离开监管模式的统筹融合,后文是怎么样对此展开论证的?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联系全文,从内容与结构两方面剖析最后一段在文中有哪些用途。(4分)

(1)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 完成8-11题。(15分)

绳子的故事  莫泊桑

(1)这是个赶集的日子。戈德维尔的集市广场上,人群和牲畜混在一块,黑压压一片。整个集市都携带牛栏、牛奶、牛粪、干草和汗臭的味道,散发着种田人所特有些那种难闻的人和牲畜的酸臭气。

(2)布雷奥戴村奥士高纳大爷正在向集市广场走来。忽然他发现地下有一小段绳子,奥士高纳大爷具备诺曼底人的亲见精神,他弯下身去,从地上捡起了那段细绳子。这个时候他发现我们的冤家对头马具商马朗丹大爷在自己家里门口瞅着他,颇感丢脸。他立马上绳头藏进罩衫,接着又藏入裤子口袋,然后非常快便消失在赶集的人群中去了。

(3)教堂敲响了午祷的钟声,集市的人群日渐散去。朱尔丹掌柜的店堂里, 坐满了客户。忽然,客店前面的大院里响起了一阵鼓声,传达公告的乡丁拉开嗓门背诵起来: “今天早展,9、十点钟之间,有人在勃兹维尔大路上遗失黑皮夹子一只。内装法郎五百,单据若干。请拾到者立即交到乡政府,或者曼纳维尔村乌勒布雷克大爷家。送还者得酬金法郎二十。”

(4)午饭已经用毕,这个时候,宪兵大队长忽然出目前店堂门口。他问道:“布雷奥戴村奥士高纳大爷在这儿吗?”坐在餐桌尽头的奥士高纳大爷回答说:“在。”于是宪兵大队长又说:“奥士高纳大爷,请跟我到乡政府走一趟。乡长有话要对你说。”

(5)乡长坐在扶手椅里等着他。 “奥士高纳大爷,”他说,“有人看见你今早捡到了曼纳维尔村乌勒布雷克大爷遗失的皮夹子。马朗丹先生,马具商,他看见你捡到啦。”

(6)这个时候老人想起来了,了解了,气得满脸通红。 “啊!这个乡巴佬!他看见我捡起的是这根绳子,你瞧!”他在口袋里摸了摸,掏出了那一小段绳子。但乡长摇摇脑袋,不愿相信。

(7)他和马朗丹先生当面对了质,后者第三一口咬定他是亲眼看见的。依据奥士高纳大爷的请求,大伙抄了他的身,但什么也没抄着。最后,乡长不知怎么样处置,便叫他先回去,同时告诉奥士高纳大爷,他将报告检察院,并请求指示。

(8)消息传开了。老人一走出乡政府就有人围拢来问长问短,于是老人讲起绳子的故事来。他讲的,大伙听了不信,一味地笑。他走着走着,但凡碰着的人都拦住他问,他也拦住熟人,不厌其烦地重复他的故事,把只只口袋都翻转来给大伙看。他生气,着急,因为其他人不相信他而恼火,痛苦,不知如何解决,一直向其他人重复绳子的故事。

(9)第二天,午后一时左右,依莫维尔村的农民布列东大爷的长工马利于斯·博迈勒,把皮夹子和里面的钞票、单据一并送还给了曼纳维尔村的乌勒布雷克大爷。这位长工声称确是在路上捡着了皮夹子,但他不识字,所以就带回家去交给了东家。

(10)消息传到了四乡。奥士高纳大爷得到消息后立即四处游说,叙述起他那有了结局的故事来。他整天讲他的遭遇,在路上向过路的人讲,在酒馆里向喝酒的人讲,星期天在教堂门口讲。不相识的人,他也拦住讲给人家听。目前他心里坦然了,不过,他感觉有某种东西使他感到不自在。人家在听他讲故事时,脸上携带嘲弄的神气,看来人家并不信服。他仿佛感觉其他人在他背后指指戳戳。

(11)下一个星期二,他纯粹出于讲自己遭遇的欲望,又到戈德维尔来赶集。他朝克里格多村的一位庄稼汉走过去。这位老农民没让他把话说完,在他胸口推了一把,冲着他大声说:“老滑头,滚开!”然后扭转身就走。奥士高纳大爷瞠目结舌,愈加感到不安。他终于了解了,人家指责他是叫一个同伙,一个同谋,把皮夹子送回去的。

(12)他想抗议。满座的人都笑了起来,他午饭没可以吃完便在一片嘲笑声中走了。他回到家,又羞又恼。惯怒和羞耻使他痛苦到了极点。他遭到无端的怀疑,因而伤透了心。于是,他重新向人讲述我们的遭遇, 故事天天都长出一点来,天天都加进些新的原因,愈加有力的抗议,愈加庄严的发誓。 他的辩解越是复杂, 理由越是多,人家越不相信他。

(13)他眼看着消瘦下去。将近年底时候,他卧病不起。年初,他含冤死去。临终昏迷时,他还在证明自己是清白无辜的,一再说:“一根细绳....乡长先性,你瞧,绳子在这儿。”

 

8.结合(8)、(10)两节从人物描写角度剖析作品是怎么样刻画奥士高纳形象的?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1)、(2)两段是环境描写,请剖析其在文中有哪些用途。(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小说若以“老实人的故事”为题,你觉得合不合适?请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评析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意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完成12-14题。(8分)

临江仙  (五代)牛希济

洞庭波浪飐①晴天,君山②一点凝烟。此中真境属神仙。玉楼珠殿,相映月轮边。

万里平湖秋色冷,星辰垂影参然③。橘林霜重更红鲜。罗浮山下,有路暗相连。

 

【注】①飐zhǎn:风吹物使其颤动②君山: 湖南岳阳西南800里洞庭湖中的一个小岛。③参然:参差不齐的样子。④罗浮山:在广东惠州,为道教的“第七洞天”,相传为葛洪炼丹处。

12.下列关于作品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从标题看应是一首词                B.从相对整齐的句式看应是古体诗。

C.从标题看出作品写的是神仙故事      D.从写作的对象看是一首咏物词。

13.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2分)

A.慷慨激昂  B.深沉含蓄  C. 清爽明丽  D.明快简洁

14.扣住“一点”,赏析“洞庭波浪飐晴天,君山点凝烟”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18分)

鸿门宴

①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能击。

②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復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可以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官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很也。劳苦而功高这样,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常以身翼蔽沛公(                    )(2)杀人如不可以举(                    )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汇选择解释正确的一项(2分)

(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

A.跟从  B.随从  C.使……跟从D.指挥

(2)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

A.大王  B.称王  C.封王D.以……为王

17.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用简洁的文字分别概括两段的主要内容(2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结合选文概括刘邦在鸿门宴上转危为安的原因有什么?(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结合第②段的内容剖析樊哙人物形象(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3分)

宝绘堂记  [宋]苏轼

(1)君子可以含义于物,而不能注意于物。含义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美女不足以为病。注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美女不足以为乐。老子曰:“五色让人目盲,五音让人耳聋,五味让人口爽,驰骋田猎让人心发狂。”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亦聊以含义焉□。刘备之雄才也,而好结髦①。嵇康之达也,而好训练②。阮孚之放也,而好蜡屐③。此岂有声色臭味也哉,而乐之终身不厌。

(2)凡物之可喜,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然至其注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钟繇至以此呕血发冢,宋孝武、王僧虔至以此相忌,__________④皆以儿戏害其国,凶其身。此注意之祸也。

(3)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既而自笑曰:吾薄富贵而厚于书⑤,轻死生而重于画,岂不颠倒错缪失其本心也哉?自是不复好。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__________,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

(4)驸马都尉王君晋卿虽在戚⑦里,而其被服礼义⑧,学问诗书,常与寒士角。平居攘去膏粱,屏远声色,而从事于字画。作宝绘堂于私第之东,以蓄其所有,而求文以为记。恐其不幸而类吾少时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

熙宁十年7月22日记。

 

[注]①结髦:织毛物②训练:打铁。③蜡屐:制鞋子④桓玄打仗时把字画放在战船上不离身,王涯把字画藏在夹墙中怕让人发现。⑤书:字画⑧百鸟的鸣叫从耳边掠过。⑦戚:皇亲国戚⑧被服礼义:牢记并遵循礼仪。

 

2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A.哉  B.也  C.乎  D.耳

22.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宝绘堂坐落在驸马都尉王晋卿住宅的东面。B.宝绘堂珍藏了驸马都尉王晋卿喜欢的字画。C.苏轼年少时轻视富贵生死而特别重视字画。D.驸马都尉王晋卿喜欢诗书也喜欢与人角斗。

23.下面的句子是文中的原话,把它放回到文本中,适当的地方是(    )(3分)

于是乎二物者常为吾乐,而不可以为吾病。

A.第①段末尾  B.第②段末尾   C.第③段末尾   D.第④段末尾

24.剖析第①段所用论证办法有哪些用途。(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概述本文的写作思路。(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作(70分)

26.依据以下材料写作。

佛家语:“是非每天有,不听自然无;是非每天有,不听还是有;是非每天有,看你如何解决?”

看了上面材料引发了你什么样的考虑?请自选一个角度写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2019年上海青浦区高中三年级一模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积累应用 10分

1.①是处红衰翠减;②雨雪霏霏;采薇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2.(1)C(2)A

 

2、阅读  70分

(一)3-7题

3.网约车平台用新的经营模式,开始接入巡游出租车。

4.B

5.C

6.作者第一指出近况,即对网约车的管理需要比出租车高,不利于新老业态的融合进步然后以9月份全国价格投诉剖析报告为例,指出网约车与出租车在被投诉额的巨大差异,说明现在对两种车监管标准的差异之大;最后再说安徽芜湖融合了两种车的监管模式,将网约车与传统巡游汽车管理标准拉平,从而促进了新老业态的融合进步。

7.内容:指出网约车的规范进步与传统出租车的改革转型相融合,是大势所趋;同时说明融合进步并不是排挤角逐,而是借用统一平台,达成新老业态更公平的角逐,增进社会的出行福利。

结构:总结全文,呼应题目:是对上文内容的补充剖析,增加了文章的辩证性,使议论更全方位,逻辑更严密。

 

8-11题

8.从动作/语言、心理上对奥士高纳进行描写刻画。主要刻画了奥士高纳大爷爱面子而又执拗的下层劳动人民形象。(“爱面子而又执拗”/“下层劳动人民”2分)。

9.(4分)为奥士高纳的登场提供了舞台。第1段交代了故事的发生地——戈德维尔集市广场,嘈杂、肮脏,暗示这是底层社会生活的地方。(2分);为奥士高纳的悲剧命提供了社会背景。(或“埋下伏笔”)底层人士的“勤俭”致使捡拾“一小段绳子”;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引发更进一步的诬陷;奥士高纳爱面子而引发的藏”的行为为未来的误会和诬陷创造了条件。(2分)

10.(4分)

看法1、以“老实人的故事”为题不适合。

理由①小说通过一根绳子的故事,反映荒唐混乱的世风,揭示重大的社会道德问题,假如以“老实人的故事”为题,过于直白,没办法增强小说意境的深刻性。

理由②小说以“绳子”为线索,布置全局,结构全文。全文围绕一根小小的绳子,描写一个老实人的悲剧,故事娓娓道来,不露痕迹,使精巧、奇特出于自然。假如以“老实人的故事”为题,小说的行文线索就不够明晰,情节衔接就不自然。

理由③小说从现实日常选取有典型意义的片段,把“绳子的故事”作为透视点来窥视大千世界,以小见大,由点及面反映常见的社会现实,假如以“老实人的故事”为题,就不可以显示由点及面、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看法二:以“老实人的故事”为题适合。

理由①小说的主要人物是奥士高纳大爷,他是一位勤俭诚实的老实人,以“老实人的故事”有益于描写小说的主要人物,突出人物的形象特征。

理由②小说写奥士高纳大爷在赶集路上捡到一根绳子,因而被冤家评告,又遭到众人奚落,以致忧郁而死,主要内容是围绕这个老实人而展开的,以“老实人的故事”为题,可与小说的内容更吻合。

理由③小说通过奥土高纳大爷的悲剧,展示了把诚实厚道,纯朴善良看作违反常理的社会道德观念,以“老实人的故事”为题,也是与小说的主题相融相符的。

11.考虑角度:

①只须自己清白,不必向别人多作辩解

②为人品质怎么样,交给时间验证

③不要诬陷别人

④应相信别人,不要无端不信赖

⑤政府应有所作为来纯化人性,提高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

 

12-14题

12.A

13.C

14.运用衬托手法极写洞庭湖之大。/在浩淼的洞庭烟波中,君山就如一点凝固的烟雾漂浮在茫茫大海之中。以“一点”言君山之极小,以此衬托洞庭湖的浩瀚无边。

附:【诗歌赏析】

牛希济《临江仙》共七首,都是咏往昔神仙之事,其一同的特征是语言芊绵温丽,写景抒情融为一体,其凭吊蕴含凄凉之意,深得咏史之味。

这首词咏罗浮仙子。上片“洞庭”两句,极言洞庭之大,写景颇佳。下片好在景与情生,仙境有人情。“万里平湖秋色冷”,着一“冷”字,境界全出,极妙。

此词作者运用了虚实相间的写作手法,充分地驰骋想象,淋漓尽致地写出了洞庭湖的神韵。词中描写的洞庭秋景真真幻幻,真中有幻,幻中有真,真幻难辨。洞庭素称“八百里”,说波浪连天,湖中君山犹似一点,虽不免夸张,终属真境;说君山是神仙所居,上有“玉楼珠殿”,与明月交辉,则是神话传闻,属幻境。说湖中星影参差,随波上下,湖畔霜华遍野,橘林如丹,是真境;说洞庭与千里以外岭南的罗浮山相连,却是传说之词,应属幻境。真境固然歌颂了山河壮阔,幻境,又为这壮阔着上了奇丽色彩。真真幻幻,虚虚实实,一同构成这阔大的意境,衬托出词人阔大的襟怀。

此词在语言运用上,祟尚自然平易,“甚蕴藉有情致”,给人一种清爽明丽的感觉。

 

15-20题

15.翼:像翅膀一样;举:尽

16.C;D

17.我和将军合力攻秦,将军在黄河北作战,我在黄河南作战,却没料到自己能先入关破秦。

18.①鸿门宴上沛公危在旦夕②危急之时樊哙闯帐救主

19.有项伯的护卫和对项羽的劝说;有项羽的犹豫不决;有樊哙的勇武和有理有据的说辞;有沛公的随机应变,抓住脱身良机。

20.有勇/有谋

【参考译文】

刘邦第二天早晨携带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王,到了鸿门,向项王讲解说:“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但我一个人没料到能先进入关中,灭掉秦朝,可以在这里又见到将军。目前有小人的谣言,使你和我发生误会。”项王说:“这是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假如不是如此,我如何会这么生气?”项王当天就留下刘邦,和他饮酒。项王、项伯朝东坐,亚父朝南坐。亚父就是范增。刘邦朝北坐,张良朝西陪侍。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再三举起他佩带的玉玦暗示项王,项王沉默着没反应。范增起身,出去召来项庄,说:“君王为人心地不狠。你进来上前为他敬酒,敬酒完毕,请求舞剑,趁机把沛公杀死在座位上。不然,你们都将被他俘虏!”项庄就进来敬酒。敬完酒,说:“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里没什么可以用来作为娱乐的,请让我舞剑。”项王说:“好。”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也拔剑起舞,常常张开双臂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用身体掩护刘邦,项庄没办法暗杀。

于是张良到军营门口找樊哙。樊哙问:“今天的事情如何?”张良说:“非常危急!目前项庄拔剑起舞,他的意图常在沛公身上啊!”樊哙说:“这太危急了,请让我进来,跟他同生死。”于是樊哙拿着剑,持着盾牌,冲入军门。持戟交叉保卫军门的卫士想阻止他进来,樊哙侧着盾牌撞去,卫士跌倒在地上,樊哙就进来了,掀开帷帐朝西站着,瞪着双眼看着项王,头发直竖起来,眼角都裂开了。项王握着剑挺起身问:“客人是做什么的?”张良说:“是沛公的参乘樊哙。”项王说:“壮士!赏他一杯酒。”左右就递给他一大杯酒,樊哙拜谢后,起身,站着把酒喝了。项王又说:“赏他一条猪的前腿。”左右就给了他一条未煮熟的猪的前腿。樊哙把他的盾牌扣在地上,把猪腿放(在盾)上,拔出剑来切着吃。项王说:“壮士!还可不可以喝酒?”樊哙说:“我死都不怕,一杯酒有哪些可推辞的?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惟恐不可以杀尽,惩罚人惟恐不可以用尽酷刑,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他。怀王曾和诸将约定:‘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的人封作王。’目前沛公先打败秦军进了咸阳,一点儿东西都不敢动用,封闭了宫室,军队退回到霸上,等待大王到来。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是什么原因,是为了提防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料之外的变故。如此劳苦功高,没得到封侯的赏赐,反而听信小人的谗言,想杀有功的人,这只不过灭亡了的秦朝的继续罢了。我以为大王不应该采取这种做法。”项王没话回答,说:“坐。”樊哙挨着张良坐下。坐了一会儿,刘邦起身上卫生间,趁机把樊哙叫了出来。

 

 21-25题

21.D22.D23.C

24.答案示例:第①段用了引证和例论的办法。作者引老子的话证明圣人不曾废除五色、五音、五味和驰骋田猎,又列举刘备嵇康阮孚等人都有声色臭味而乐此不疲的事实,论证了“君子可以含义于物”的看法。

25.答案示例:①直言“君子可以含义于物”,②又言“不能注意于物”,例证说明注意字画必生祸患,③陈述苏轼年少时过分注意字画的教训,④期望王晋卿不要沉溺于字画,从而离得远远的祸害。

【参考译文】

君子可以把心意寄托在事物中,但不能把心意留滞于事物中。假如把心意寄托在事物中,即便事物非常微小也会非常快乐,即便事物特异也不会成为祸害。假如把心意留滞在事物中,即便事物非常微小也会成为祸害,即便是特异的事物也不会感到快乐。老子说:“缤纷的色彩使人目盲;动听的音乐使人耳聋;丰美的食物使人口伤;骑马狩猎使人心发狂。”但圣人并没因此而废除这四样东西,也是暂且用来寄托心意罢了。刘备有雄才粗略,却性喜织毛物。嵇康安静寡欲却喜欢打铁。阮孚狂放不羁却喜欢制鞋子。这难道有哪些音乐美色和香气吗?但他们终身喜欢而不厌弃。事物之中最可喜而且足以取悦于人而不足以移动人心的,莫过于书和画了。然而到了那把心意留滞在字画上而放不下的程度,它的祸害就说不完了。钟繇进步到因此吐血盗墓,宋孝武帝和王僧虔进步到因此互相猜忌;桓玄进步到打仗时还把字画装在船上带在身边,王涯进步到把字画藏在夹墙内,都是因为孩子子玩的把戏害了他们的国家,害了他们的身体。这就是把心意留滞在事物中带来的祸害。

原来我在年少的时候,也过去爱好这两样东西。家有些都担忧失去,其他人所有些又担忧不给我。不久就自我嘲笑说:我看轻富贵而重视字画,看轻生死而重视字画,岂不也是厚薄轻重颠倒错误,丧失我们的本心吗?从这将来就不再那样爱好了。看见喜欢的字画虽然也想再珍藏它,然而让人取走了,也不再感到可惜。就像烟云从眼前闪过,百鸟的鸣叫从耳边掠过,岂不愉快的同意,但一旦消失,也就不再记挂。于是字画二物就常常带给我快乐而不会成为祸害。

驸马都尉王君虽然是皇亲国戚,但他牢记并遵循礼义,学习《诗》、《书》,常常与贫寒的念书人比赛,平时里也排斥精美的食品,弃绝离得远远的歌舞和女色,却专心在字画方面,又建了宝绘堂在私宅的东边,用来储蓄全部的字画,并需要我写文章来记录这件事。我担忧他弄不好会像我年少时的喜好,所以写这篇文章告诫他,或许可以使他真的得到快乐而离得远远的祸害。

熙宁十年7月22日记。

 

三 写作70分

审题:“是非”的基本词义:①对与错:正确与谬误②口舌、纠纷、矛盾③评论;褒贬

本材料中所指的意思可以是第②项、第③项,整句话的意思非常了解,“是非”是客观存在的常见现象,对之不听、不管、不考虑,可以获得主观上的“清静”,所谓“眼不见心不烦”但,并非由于你的不管、不考虑“是非”就消失了。“是非”是一种客观存在、常见存在,与个人、家庭、社会乃至国家都有很紧密的关系,对之岂可都视而不见。于是就需要好好考虑怎么样面对“是非”的问题。

对这个材料,第一关注的是“是非”需不需要管。第二关注的是对“是非”的判断。有的要管,有的可以不管,但重点是考虑“是非”的性质、大小、轻重、影响等的判断。总之不可以偏概全。

参照2018年高考考试作文评分标准

一类卷(63——70分)基准分67分

能准确把握题意,立意深刻,选材适合,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有文采。

二类卷(52——62)基准分57分

符合题意,立意较深刻,选材较适合,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三类卷(39——51)基准分45分

基本符合题意,立意一般,选材尚适合,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充实,感情尚真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

四类卷(21——38)基准分29分

 

偏离题意,立意或选材不当,中心不清楚,内容单薄,结构不够完整,语言欠通顺,语病较多。

五类卷(20分一下)符合以下一项即为五类:脱离题意,文理不通。不足400字。

说明:1、未写题目扣2分。2、错别字一个扣1分,至多扣3分。3、标点错误多酌情扣1——2分。4、文面不整洁,酌情扣1——2分。整洁美观酌情加1——2分。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