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夏天一般受海洋气流影响,冬天主要受国内气流的影响,所以季风气候的显著特征是冬天干冷,夏天湿热即雨热同期。但季风气候可以分为热带季风气候、副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他们之间的特征又有一些不同,那就是热带季风气候冬天高温多雨,夏天温暖少雨;副热带季风气候夏热冬温;温带季风气候冬天寒冷干燥,夏天温暖湿润。
季风气候的特点有哪些
季风气候是国内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混合型。夏天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高温潮湿多雨,气候具备海洋性。冬天受来自国内的干冷气流的影响,气候寒冷,干燥少雨,气候具备国内性。
在季风气候条件下,夏天潮湿多雨,冬天干燥少雨。季风气候的高温与多雨时期基本一样,雨热同期。虽然不免有闷热难熬之苦,却对进步农业十分有利。由于在作物成长旺盛,最需要水分的时候能有充足的雨水提供。
通常来讲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的区域,就是湿润区域;年降水量在400至800毫米的区域,就是半湿润区域;年降水量在200至400毫米的区域,就是半干旱区域;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的区域,就是干旱区域。
国内的东部季风区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秦岭淮河以南的“南方区域”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是湿润区;而秦岭淮河以北的“北方区域”年降水量多在400至800毫米之间,是半湿润区。而国内的西北区域年降水量多在400毫米以下,是半干旱和干旱区域。
季风气候的成因是什么
1、海陆影响
因为海陆间热力差异季节发生变化,冬天国内为冷高压,海洋为暖低压,风从国内吹向海洋。夏天国内为热低压,海洋为冷高压,风从海洋吹向国内。
2、大尺度行星环流影响
在表面均匀的地球,行星风带基本上是纬向的。即热带为东风带,中高纬是西风带。冬夏之间,这类行星风带有显著的南北位移,强度也有非常大变化。在两支行星风带交替的地区,行星环流发生季节转移。风靡风总是近于相反。这种现象称为行星季风。这种现象在低纬区30度N~30度S之间最为显著。
3、高原大地形影响
巨大而高耸的青藏高原与周围自由大方之间同样存在着季节性热力差异,势必产生像季风的现象。冬天,高原是冷源,高原低层形成冷高压,风靡反气旋环流,其东南侧风靡东北风,与东亚冬天风一致。
在夏天,高原是热源,低层形成热低压,风靡气旋性环流,其东侧出现西南风,使夏天西南风加大。夏天,青藏高原巨大的热源能够帮助高层南亚高压和东风急流的形成、保持。高原季风对青藏高原气候有明显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