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怀宁县石牌镇中心学校 王成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交流课堂内外,充分借助学校、家庭和社区教育资源,拓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因此,我在平常教学实践中就“拓宽学习空间,上好农村[b]语文实践活动[/b]课”方面做了有益尝试,主要途径和技巧如下:
1、 走进大自然,上好农村[b]语文实践活动[/b]课
卢梭过去说过:“只有把儿童带进大自然,才能防止社会给他们带来不好的影响。”大家教师应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察看大自然,融入大自然,让大自然这个广阔天地成为学生学习的不竭资源。
上学期,大家组织全校学生参加了“和春季一块游戏”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大家以班级为单位,以各班语文教师为主,引导学生拓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或在皖河大坝上远足,或在树林里漫步,或在田野里追逐,或在山坡上野炊,或在草毯上联欢……;活动形式多样,有些画春季,有些歌唱春季,有些畅说春季的故事,有些拍摄春季的美景,有些舞出春季的旋律,有些写出春季的多彩……大家将学生的各式作品分类进行展览,引导学生推荐综合性学习的成就。
大自然是孩子们的乐园,在大自然中活动、学习,不只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还为学生的语文学习积累了丰富的表象,他们在这里获得常识,开启智慧,享受生活。
2、走进社区企业,上好农村[b]语文实践活动[/b]课
《语文课程标准》需要学校“争取社会各方面支持,与社区
打造稳定的联系,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拓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因此,大家积极借助社区综合性学习课程资源,组织了高年级段课题实验班级学生参观了社区企业——怀宁县飞达纺织制品公司。
参观中,让学生亲手操作,亲自实验,亲身去体验,如几位同学在工人师傅的指导下拿起剪刀去裁剪;参观中,生产经理带大家到每个生产车间逐一参观,并向大伙细细介绍,学生遇见不懂的地方或有哪些想法可以直接向经理、工人咨询;参观中,让学生掌握察看和考虑,如王豪同学发现商品包装箱上的“USA”英文字母,知道家乡的羽绒被等商品远销美国等地,产生一种自豪感;参观中,大家教师还关心学生的安全,注意学生礼貌用语、不乱扔饮料瓶等好习惯的培养。
参观后,大家当令指导学生写好习作。主要采取“五步法”进行指导。即:看一看,看参观摄像后的“精彩回放”,既回顾了参观的过程,又激起了学生的兴趣;说一说,说参观中最有兴趣的地方、参观后的感受及考虑的问题,加大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练习,又为动笔写作打好铺垫;评一评,分组评议几位同学参观后回家主动写的日记的优劣,教师将学生的日记提前打印好,分发到各小组讨论,并请各小组将收拾的建议进行交流,取长补短,一同提升;写一写,学生动笔写下参观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有些记下了参观的过程,有些向企业写一份建议书,有些将企业用人状况写成一份调查报告,有些写参观后什么时间启发和考虑,有些将家乡企业生产的商品进行介绍和宣传……学生从不一样的角度去表达、去探究,可谓百花齐放,千姿百态;展一展,在班级展示栏中展出学生的出色作品,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和相互学习的平台,让大伙一同品尝成功的喜悦,推荐实践活动的成就。
3、 走进农民家庭,上好农村[b]语文实践活动[/b]课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要把教育从鸟笼里解放出来……鸟的世界是树林,教育的世界是整个社会生活。”因此,充分借助学生放寒假的时间,开发家乡日常的课程资源,组织学生拓展有意义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走进京剧大师杨月楼的故里,追寻大使的足迹。
杨月楼是大家石牌杨墩人,清末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大家带领学生走进农民家庭,访问老农,探索杨月楼生平的足迹。学生在活生生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口语交际练习:“请问老大爷,杨月楼是如何去了北京,如何唱红京剧的?”“请问老人家,听说杨月楼在1982年曾回乡探亲拜祖,此后就再也没回来,你能知道其中的原故吗?”“老奶奶,你能告诉我杨月楼小时侯有趣的故事吗?”“谢谢你同意大家的采访,再见!”……有礼有度的采访语,使被采访者感到亲切。老大家娓娓动听地向大家讲述一个个漂亮的故事、一个个传奇故事,有些还兴致勃勃地为大家师生演唱了“原汁原味”的京剧,让大伙“大饱耳福”。
如此的[b]语文实践活动[/b],让学生历程了一次从未有过的生活体验,得到了鲜活的口语交际的实践。学生走向生活,走进农民家进行采访调查,获得了第一手资料,掌握怎么样与人交往,并大大激起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和进一步探究的欲望。让学生在农村广阔的天地中学习语文,用语文,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