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现象考虑
中央电视台播放这么一则公益广告:母亲下班回家做完家务后,端着一盆水给奶奶洗脚,奶奶非常体贴媳妇,说:“辛苦一天了,歇会儿吧,别累坏了身子。”这位年轻的母亲说:“不累!”
奶奶非常幸福地享受着媳妇的关心与孝顺。这一幕被幼小的儿子看在眼里,他也跌跌撞撞地端着一盆水要给母亲洗脚,盆里的水溅了孩子一身,可孩子一脸灿烂,“母亲洗脚!”母亲含着泪花笑了,一股幸福的暖流使她忘记了劳累。
爸爸妈妈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爸爸妈妈也是老师,爸爸妈妈要肩负教育的责任。父母是孩子模仿的主要对象,为人爸爸妈妈者,应该从小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孝心、爱心和责任心。这种培养其实也简单,正如上面广告中的母亲一样,只须大家有孝心、有爱心、有责任心,自然就会在平时的生活和待人处事中履行,这无形中就会给大家孩子以好的榜样。
第二,当孩子有样学样时,大家不可以怕孩子受伤,如事例中端水摔倒、弄湿衣服等,更不可以剥夺了孩子难得的体验和训练的机会。为孩子掌握做人树立榜样和提供好的训练机会,这是爸爸妈妈的家庭教育责任,也是孩子立身处世的最重要首要条件。
张老师想办法
作为孩子的启蒙之师,大家有以下几方面的启示:
1、转变观念,给予孩子训练的机会。
给父母洗脚、捶背,把美味的鸡腿给父母吃这类“小事”,大家都会感觉难为情,都会拒绝孩子的请求,表面上看着,这仿佛没什么。其实,大家的拒绝就等于抹杀了孩子的自主性和主动权,并且在孩子的心里渐渐产生“原来如此的事是不需要我做的”思想观念,一旦形收获很难更改,孩子长大后不会孝顺也就司空见惯了。
可能大家还觉得,孩子这么小,如何了解做呢?帮父亲擦身洗脚洗不干净如何解决?当然,孩子或许会洗不干净,也会做不好,没关系,要紧的不是真的让孩子完全做好。而是给孩子训练的机会。没经过训练是永远学不会的。大家代替不了孩子成长,孩子的成长需要训练的机会。
2、不掩饰我们的不足,给孩子以体验。
中国的为人爸爸妈妈一直期望给孩子以最好的一面,苦的、累的、痛的、伤的都深深地埋藏在自己心中,不让孩子了解,生怕孩子了解会干扰他(她)的将来。这种掩饰不利于孩子孝心、爱心和责任感的形成。
3、帮助其他人,给其他人以爱是非常自豪的。
“助人者为乐”,帮助其他人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乐事,尤其是孩子,能帮助大家更是引以为豪。自从来到这个世界,孩子的心里都了解,一是爸爸妈妈的权威使他们不能不依靠爸爸妈妈,而是自己确实比较“弱小”,还没办法离开大家的照顾。
孩子心里其实一直在探寻能帮得上爸爸妈妈的事情,以此来证明我们的存在与改变爸爸妈妈对他们的怎么看。一旦能帮助到爸爸妈妈,他们会感到无比的自豪,如此就可解决他们心理上的需要,假如此时大家再给予一定与表彰,就更能强化孩子的这种行为,更有益于孩子渐渐形成有爱心和助人为乐的好品格。
所以说,爸爸妈妈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爸爸妈妈的言传身教、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孩子成长。现在,尽管孩子们一天的大多数时间都在校园里度过,但他们的品行、好的习惯、阅读兴趣、坚强的意志力与幸福感其实都来自于简单的家庭生活。教育好我们的孩子,对每个爸爸妈妈来讲都是需要专注一生的事业。
那样父母朋友们,你们掌握了吗?